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来燕郊讲座,为燕郊大发展支招
| 招商动态 |2016-10-05
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燕郊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日前,我区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杨宜勇,中国高新区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海生对我区干部职工及企业家进行讲座培训。
在“共话燕郊发展”专家座谈会上,杨宜勇教授和周海生副秘书长与燕郊高新区工委、管委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燕郊镇、高楼镇党委书记、镇长,行宫东大街、迎宾北路街道党委书记、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燕郊如何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以及人才引进、人力资源工作进行了深度解读。随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培训会在燕郊影剧院召开,燕郊高新区股级以上干部职工,燕郊镇、高楼镇党委书记、镇长,行宫东大街、迎宾北路街道党委书记、主任,区内40余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会。杨宜勇教授就全面加强与京津对接,主动融入京津协同发展大局进行了讲座授课,深入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制定的背景、内容及重大意义,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先进园区发展经验,立足燕郊高新区实际,探索推进区域板块协调、协同、协作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 此次培训使高新区干部职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也为高新区今后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对于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我区经济发展的对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宜勇观点集束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中央政策已经有规定了,房地产调控也在加大力度,房产税从试点步到进一步推广,从高端做起,然后逐渐下沉,肯定是一个方向。
打工经济不是“智慧经济”,要培养真正的“智慧经济”,需要有引领能力。中国过去30年依靠对外的加工经济,就是为别国的“智慧经济”服务。国家现在要打造自己的“智慧经济”,就要另辟蹊径,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让别人来为我们打工。
在财力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通过引入大型地产企业带动城镇化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地方政府通常只能以低地价作为招商引资的条件。这对于土地收益为主的财政结构而言,不是好事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