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招商指南
位置境域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在1993年建成区110.8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面积350平方公里,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221.95平方公里。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达289平方公里。
地质
地层
滨海新区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的华北平原分区,处在断陷及坳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堆积物,前新生代地层发育情况与区域地层基本相同。厚度大于5000m,其中古近系和新近系是滨海新区油气资源和地下热水的主要生储层和储集层。第四系厚约280-410m,最厚约450m,是滨海新区淡水资源的主要赋存层位
。
地质构造
滨海新区区域构造处在华北地台的二级构造单元—华北断坳中,位于其三级构造单元—黄骅坳陷的北部,自北东至南西分别涉及宁河凸北塘凹陷、板桥凹陷和歧口凹陷四个4级构造单元。接近近黄骅坳陷的沉降中心
。
地貌
天津滨海地区位于华北地区东部断陷
盆地边缘,渤海盆地的西岸,处在黄骅坳陷中的北端。其地貌类型具有从海积冲积平原、海积平原到潮间带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地貌分布带规律,也就是在第四纪初期构造坳陷基础上形成的报复型堆积平原。这个堆积平原是400米厚的松散堆积物,随着新构造运动的下沉活动,由河流从周围隆起区冲带泥沙、湖积冲积为主,后期为陆海交互堆积形式充填而成。从距今4000年前开始,
地球全新世大暖期度过顶峰,气温开始回落,海面逐渐下降至接近近代海面高度,在华北平原肆虐了两三千年的洪水结束,今天津滨海地区渐次露出海面,在河流裹挟泥沙的推动下,逐渐淤积成陆地。根据地质和考古专家的研究成果,整个天津滨海地区陆地形成年代跨度约在5000年到700年之间
。
气候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滨海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风和日丽。 全年平均气温13.0℃,高温极值40.9℃,低温极值-18.3℃。年平均降水量566.0毫米,降水随季节变化显著,冬、春季少,夏季集中。全年大风日数较多,8级以上大风日数57天。冬季多雾、夏季8-9月份容易发生风暴潮灾害。主要气象灾害有:大风、大雾、暴雨、风暴潮、扬沙暴等。
水文
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